組織資訊>學會簡介
學會簡介

學會宗旨

  中華民國血液與骨髓移植學會之創會宗旨,在於提供專精於血液與骨髓移植之醫師、與相關工作之醫事人員一個學術交流研討與進修教育的平台;期望藉由本學會聯繫國內外臨床人員與相關研究學者,共同促進血液與骨髓移植之學術研究發展,以推動國內血液與骨髓移植相關技術之進步、帶動國內血液與骨髓移植研究之風氣,提升國內相關醫療與研究之水準。

 

創立沿革

  骨髓移植是一門新興發展的醫療技術。科學家在1950年代研究已發現經致死劑量輻射照射的老鼠,若給予同血緣孿生老鼠之骨髓可恢復期造血功能而免於死亡。諾貝爾醫學獎得主E.D. Thomas,在西元1957年便從事骨髓移植的研究,但當時對於移植免疫學之研究尚淺,幾乎全部接受移植的病人,皆發生植入的骨髓攻擊受髓者的組織器官而產生排斥反應。直到1970年代由於免疫學的進步,發現植體反宿主發病與否及其嚴重度,與捐髓者、受髓者間的人體淋巴球抗原(HLA,Human Lymphocyte Antigen)是否相同,有非常重要的關係。同時由於抗生素的進步與血液成分分離的應用,才使骨髓移植之成果大幅改善。西元1968年Gatti以人體淋巴球抗原相同(HLA-identical)的胞兄骨髓,成功為一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女嬰完成異體骨髓移植,隨後E. D. Thomas亦在西元1975年完成數例白血病的異體骨髓移植,從此進入骨髓移植的現代紀元。

  國內於民國72年(1983)由台大醫院骨髓移植團隊完成國內首例自體骨髓移植先例,翌年(1984)又再接再厲完成首例異體骨髓移植;遂開創國內骨髓移植醫療與研究之始。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在分子生物學、免疫學、藥理學及輸血醫學等的進步之下;周邊血液幹細胞技術的發展,與淋巴球抗原辨識技術提升;造成血液與骨髓移植的相關技術日趨複雜。有鑑於此,因而開始萌發將血液與骨髓移植自血液學中獨立成為一學會之理念。遂於民國81年著手成立血液與骨髓移植學會。

  本會成立於民國81年,英文名稱為The Society for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ation,會址設於台北市,學會創立初始由黃偉修醫師出任第一屆理事長,理事15人、監事5人,創始會員約100人。創會迄今已超過17個年頭,經歷黃偉修、陳博明、邱宗傑、陳田柏、楊吉雄、曹朝榮、趙祖怡、邱昌芳、曾成槐理事長、各屆理監事以及全體會員們的共同經營與努力,為本會之發展奠下良好的基礎。本學會之會員數已從創始的100餘人成長迄今約500位會員,。

 

業務與未來方向

  本學會於每年三月間舉辦會員大會與學術演講年會,會期兩天。會中常邀請國內、外學者特別演講或專題討論,以傳授最新醫療與研究訊息。此外,每年亦定期舉行學術研討會,由會員提出病例報告討論、研究心得發表,會中將會不定期穿插專題演講與教育演講,內容涵蓋基礎研究與臨床治療;以此讓會員能夠對於國際間相關研究與醫療方針之發展有更多的了解與同步提升技術。並希望藉由本會組織之運作,加強從事血液與骨髓研究學者和臨床醫師的合作,推動研究與臨床試驗,改善醫療品質,以期提升國內血液與骨髓移植醫療與研究的進步。 

© 2014 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 版權所有

劃撥帳號: 41892551 劃撥戶名: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

最佳瀏覽:1024*768以上 IE9以上 管理者專區